FIN01: Fed 的使命、目標、手段與決策

Fed 如何發揮貨幣政策的最大價值、探索貨幣政策的極限

Yu-Cheng Kuo
7 min readJan 17, 2021

--

閱讀時間估計:8 分鐘原文網址:[心得] Fed 的使命、目標、手段,與決策背後緣由
https://www.ptt.cc/bbs/Stock/M.1554496840.A.7DE.html

這是 2019/04 我在 PTT 的 Stock 版發表、並得到 15 推的文章,編輯後轉錄過來 Medium。

本文濃縮、摘錄自「柏南克的四堂課:聯準會與金融危機」,此書源自 2012 年 Ben S. Bernanke(前 Fed主席,2006/02~2014/01 在位)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系列演講。

以下,整理出 5 道核心問題 + 2 道延伸問題。

Outline

(1) Q1:聯邦準備理事會(Fed)的歷史?

(2) Q2:Fed 的使命?

(3) Q3:Fed 的目標?

(4) Q4:Fed 的手段?

(5) Q5:Fed 觀察那些關鍵指標,來決定貨幣政策的緊縮或寬鬆?

(6) Q6:(學生問)你說各方研究顯示,2000 年初期的低利率和貨幣政策,並未導致房市泡沫。如果 2001 年時你是聯準會主席,你會維持那麼低的利率嗎?你認為這麼做是正確的嗎?

(7) Q7:(學生問)你領導下的聯準會的特徵之一,就是你堅持公開透明。在座的所有人都是這政策的受惠者。但我想知道,你是否覺得太透明可能損害央行的信譽,因為你可能將錯誤暴露於人前?

(8) References

(1) Q1:聯邦準備理事會(Fed)的歷史?

因金本位造成的問題,1913 年美國國會通過 <聯邦準備法>,設立聯邦準備理事會(Fed)。1951 年,財政部簽下協議,允許 Fed 獨立決定利率水準,Fed 自此獨立運作,決策可以不理會短期政治壓力。

(2) Q2:Fed 的使命?

(1)總體經濟穩定:全民就業,不浪費產能,達到經濟穩定成長,避免大幅波動和衰退。維持通膨率的低檔與穩定。

(2)金融體系穩定:防止金融恐慌和危機。充當「最後放款人」。參與監理金融機構。

[註] 在美國,金融監理工作,由 Fed 和其他幾個機構承擔,包括聯邦存款保險公司、金融監理局,這不是 Fed 特有的責任

(3) Q3:Fed 的目標?

主要為 2項,

(1)充分就業,降低失業率。

(2)維持通膨的低位與穩定。國際共識為 2 % 通膨最合適,此為 Fed 的非正式目標通膨率

(4) Q4:Fed 的手段?

(1)貨幣政策:傳統上,以公開市場操作 (OMO),間接地調升、調降聯邦資金利率。非傳統貨幣政策,即 2008 年金融海嘯後推出的 QE 與 IOER。

(2)如何處理金融恐慌或危機?提供流動資金,向金融機構提供短期貸款,充當「最後放款人」。藉由接受擔保品(金融機構低流動性的資產)並提供短期貸款,Fed 可以向金融體系挹注資金,支付存戶及短期債權人,使情勢平靜下來。此外,擔保品必須是健全的,否則價值就得打折計算,並且 Fed 有收取懲罰性利息,以免有心人士藉機佔 Fed 便宜。

(3)金融監理:與其他機構,共同參與監督銀行體系,評估銀行業者投資組合的風險,確保其承受風險在合理程度。

(5) Q5:Fed 觀察那些關鍵指標,來決定貨幣政策的緊縮或寬鬆?

(1)就業市場:職位數目、失業率、申請失業保險金的人數、工作時數。

(2)整體需求:消費者支出、消費者信心、資本計畫、資本支出、企業信心等指標。

(3)通膨:維持物價穩定,目標為 2%。(Fed 是以 PCE 為通膨指標)

(6) Q6:(學生問)你說各方研究顯示,2000 年初期的低利率和貨幣政策,並未導致房市泡沫。如果 2001 年時你是聯準會主席,你會維持那麼低的利率嗎?你認為這麼做是正確的嗎?

(Bernanke答)將利率政策、泡沫、資產價格綁在一起是有問題的。房市只是經濟的一部分,利率政策的目標是達致整體經濟穩定。當時若要阻止房價漲,我們必須大幅地調升利率。但當時經濟非常疲弱,失業率高於正常水準、通膨跌則跌向零。我認為,當年聯準會可以在監督和規範更進取,以確保房貸品質保持一定水準,以及金融機構能夠適當監控自身風險等等。

因此,我認為第一道防線應該是監督和規範。如果我們動用所有監管和干預措施,還未能達成我們期望的穩定狀態,可能就該動用最後手段 — — 適度調整貨幣政策。但因為貨幣政策是非常「鈍」的工具,會影響所有資產的價格和整個經濟體;如果能用雷射般精準的手段解決,對大家會好得多。

(個人心得)

Fed 的對房地產泡沫的觀點,和台灣央行於 2016 年發布的「央行回應外界之提問」中,對民眾說「央行炒房」的反駁,異曲同工呀!

圖 1: 低利率與寬鬆貨幣政策的關係
圖 2: 以升息作為抑制房價主要手段,是否妥當?

所以,各位別再鞭央行助長炒房了,Fed 來也會做一樣的決策。貨幣政策本來就治標不治本,理論上只能短暫拉高經濟成長,長期無效。財政政策則是能長期拉高經濟成長,但負債累累。想解決炒房?從法規和制度(比方超過兩棟房子後持有稅大增)下手,才是真的!

(7) Q7:(學生問)你領導下的聯準會的特徵之一,就是你堅持公開透明。在座的所有人都是這政策的受惠者。但我想知道,你是否覺得太透明可能損害央行的信譽,因為你可能將錯誤暴露於人前?

(Bernanke答)我是出於幾個理由,認為公開透明非常重要。第一,央行保持獨立自主非常重要,如果央行是獨立自主,且負責一些影響所有人的重大決策,那它必須是可問責的。人們必須了解它在做什麼、為什麼這麼做,以及它的決策但基於什麼基礎。因此,出於民主問責的原則,我認為央行的公開透明非常重要。我總是出席聽證會、發表演講,出席市民大會和像這樣的聚會,以及主持記者會。

公開透明的另一個原因,是多數時候,公開透明有助於貨幣政策發揮更好的效果。例如,聯準會公開說明未來行動將是 X 或 Y,市場可能就會將相關預期反映在利率上,聯準會的政策意向可以更有力地影響經濟。因此,溝通有助於減少不確定性,增加貨幣政策在金融市場的效力。

(以下是關於公開透明,Bernanke的另一段演講)

與市場溝通,說明貨幣政策。我們若能清楚說明希望做到什麼,投資人能理解目標和計劃,這可以使貨幣政策更有效

例如之,每年四次,在為期兩天 FOMC 會議結束後,我會開記者會,回答貨幣政策決定的問題。就對外解釋政策而言,這在聯準會是新的做法

最近我們在政策溝通的第一步,是發表一份聲明,敘述我們貨幣政策基本做法,且首度提出穩定物價穩定數字的定義 — — 視 2%通膨為物價穩定。這樣市場就會知道,中期而言,即使聯準會致力於達成經濟成長和就業的目標,但它也將追求 2%的通膨目標。

最近,聯準會也開始根據對當前經濟的看法,像投資人和公眾提供指引,說明我們對聯邦資金利率未來走勢的展望。也就是說,我們根據眼下對經濟的看法,告訴市場我們認為未來利率將走向何處。市場若對我們的計畫有較清楚的了解,有助於減少金融市場的不確定性。而如果我們計畫比市場預期中的更進取,我們是傾向寬鬆貨幣的

(8) References

  1. 中華民國中央銀行全球資訊網 (2016)。央行回應外界之提問。取自 https://www.cbc.gov.tw/tw/cp-302-57469-7FCB2-1.html
  2. 柏南克 (2013)。柏南克的四堂課:聯準會與金融危機。台北:財信。

--

--

Yu-Cheng Kuo

CS/ML/DS fundamentals. Embedded Systems Engineer @ ITRI. Email: yc.kuo.28@gmail.com